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2课 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青岛版).docx
文件大小:22.0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第12课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青岛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12课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如何分类回收垃圾,理解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掌握垃圾的分类回收方法和资源再利用的基本流程;

③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改进建议。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不同类型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原理和工艺;

②分析生活中常见资源的浪费现象,并提出有效的节约措施;

③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贡献自己的见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收与再利用的重要性。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源回收的实际案例,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资源再利用的效果。

4.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环保方案,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2.讲授新知(20分钟)

①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讲解垃圾的分类回收方法,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

③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资源再利用的工艺流程和实际案例,如废纸、塑料、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④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节约措施。

3.巩固练习(10分钟)

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出改进建议。

②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设计方案。

③各组展示设计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理念。

5.作业布置(5分钟)

①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记录一周内家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

②根据观察结果,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计划,并尝试实施。

③下节课分享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我们的地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垃圾分类手册:让生活更环保》

-《绿色生活指南:从身边小事做起》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上述书籍,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的原理和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学校或社区开展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学生可以调查家乡的环保现状,了解当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保项目,如设计环保宣传海报、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等。

-学生可以关注环保相关的新闻和报告,了解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

-通过网络资源,如环保组织网站、环保论坛等,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环保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小型的环保实验,如自制肥料、回收利用废旧物品等,亲身体验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

-鼓励学生撰写环保日记或小论文,记录自己的环保行动和感悟,提高环保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对于这个话题都挺感兴趣的,课堂氛围活跃,大家参与度也高。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讨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我发现,当我在讲解自然资源分类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孩子们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尽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在讨论环节,我让他们分组讨论,这样的互动让他们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