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工程规模:[建筑面积、层数等相关规模信息]
4.基础类型:[如筏板基础、独立基础等]
5.土方开挖换填部位:[明确具体的基础区域或范围]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具体的图纸编号及名称]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单位及报告编号]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6.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提出疑问并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换填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2.现场准备
-清除施工场地内障碍物,如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并做好场地平整工作。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定出建筑物的轴线、边线及基础开挖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
-接通施工用水、用电,确保施工期间水电供应正常。
-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压路机等,并进行调试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搭建临时设施,如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办公区、生活区等。
3.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换填用的材料,如砂石、灰土等。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砂石材料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指标检测;灰土材料应控制石灰的消解程度和灰土的配合比。
四、土方开挖
1.开挖顺序
根据基础形式、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确定合理的土方开挖顺序。一般按照从浅到深、从一端向另一端、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开挖。
2.开挖方法
-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清底的方式。挖掘机根据开挖深度和坡度要求,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将土方直接装车运至指定弃土场。
-在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预留200-300mm厚土层进行人工清理,以避免机械扰动基底土。人工清理后的基底应平整、坚实,符合设计要求。
3.开挖深度及坡度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开挖深度,避免超挖或欠挖。开挖边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边坡的稳定性,如发现边坡出现裂缝、滑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排水措施
-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排水明沟应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沟底应抹水泥砂浆,防止渗漏。集水井应每隔20-30m设置一个,深度应比排水明沟低0.5-1.0m,井底应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或卵石,以利于排水。
-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如潜水泵等,确保基坑内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在雨季施工时,应加强排水措施,增加排水设备的数量和排水频率,防止基坑被雨水浸泡。
5.土方运输
-采用自卸汽车将开挖出的土方运至指定弃土场。运输路线应选择路况较好、交通便利的道路,并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土方洒落,造成环境污染。
五、换填施工
1.换填材料要求
-砂石: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砂、粗砂或砾砂,含泥量不应超过5%。石子应采用粒径5-40mm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应超过2%。
-灰土:采用消解后的石灰与粉质黏土或粉土按一定比例(如2:8或3:7)拌合而成。石灰应采用Ⅲ级以上新鲜石灰,其粒径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粉质黏土或粉土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土料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
2.换填施工工艺流程
-砂石换填:基底处理→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找平验收
-灰土换填:基底处理→灰土拌合→分层铺筑灰土→夯实→找平验收
3.施工要点
-基底处理
在进行换填施工前,应对基底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基底上的杂物、浮土等,并将基底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如基底存在软弱土层或坑穴等,应先进行处理,如换填、夯实或注浆等,确保基底坚实可靠。
-分层铺筑
砂石或灰土应分层铺筑,每层铺筑厚度应符合设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