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场地回填土工程量较大,回填区域主要包括建筑物周边、道路基层等。回填土料选用符合要求的粉质黏土,回填范围及回填标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以满足建筑物基础及道路结构的稳定性要求。
二、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5.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相关技术资料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回填区域、回填标高及质量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掌握回填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土方回填施工计划。
2.材料准备
-选用粉质黏土作为回填土料,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杂质、有机物等。
-对回填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含水量、颗粒级配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准备好回填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等,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现场准备
-清除回填区域内的障碍物,如建筑垃圾、杂草等。
-对回填区域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回填范围及标高控制点。
-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回填区域,造成积水。
四、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底处理→分层铺土→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操作要点
-基底处理
-回填前,应对基底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基底上的杂物、浮土等。
-对于基底存在软弱土层或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如换填、夯实等。
-分层铺土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压实机具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粉质黏土每层铺土厚度不宜超过300mm。
-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将土料推平,铺土应均匀,不得有局部堆积现象。
-分层夯实
-铺土后,应及时进行夯实。夯实机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如蛙式打夯机、压路机等。
-夯实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相邻两遍的夯实路线应相互搭接,不得漏夯。
-每层夯实遍数应根据压实系数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蛙式打夯机每层夯实3-4遍,压路机每层压实4-6遍。
-检验密实度
-每层回填土夯实后,应及时进行密实度检验。检验方法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
-检验点应随机分布,在每层表面以下2/3厚度处取样。取样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每100-5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
-若密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进行补夯,直至密实度达到要求为止。
-修整找平验收
-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应对表面进行修整找平,使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整理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料,报请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五、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含有杂质、有机物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2.一般项目
-回填土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0mm。
-回填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偏差范围为±2%。
六、成品保护
1.对已完成的基础、地下管线等设施,在回填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碰撞、损坏。
2.回填土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等,避免对其造成影响。
3.夜间施工时,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车辆误入回填区域,破坏已施工的部位。
七、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
3.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机械安全运行。
4.土方回填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土方坍塌,在基坑边作业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