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42.14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6.24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层数+地下层数]层,建筑物高度为[X]米。

4.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

4.本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施工部署

1.施工进度计划

-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计划在[开始时间]开始,于[完成时间]完成,总工期为[X]天。

-具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详细时间区间1]:完成基础施工及脚手架材料进场准备。

-[详细时间区间2]:开始搭设首层双排钢管脚手架,并同步进行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安装。

-[详细时间区间3]:随着主体结构施工进度,逐层向上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每层施工时间为[X]天。

-[详细时间区间4]:在主体结构施工至[具体层数]层后,进行脚手架的分段验收,确保安全可靠。

-[详细时间区间5]: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根据装饰装修工程进度,对脚手架进行局部调整和拆除,拆除工作在[完成时间]全部结束。

2.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基础处理→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在装设两道连墙件后可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安装连墙件→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挂安全网

3.施工流水段划分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进度要求,将本工程划分为[X]个施工流水段。

-每个流水段的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拆除顺序依次进行,相邻流水段的施工时间间隔应满足脚手架整体稳定性和施工安全的要求。

四、施工方法

1.脚手架材料要求

-钢管:采用外径48.3mm,壁厚3.6mm的焊接钢管,钢管应无裂缝、变形、锈蚀等缺陷,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的规定。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变形等缺陷,与钢管的贴合面应紧密接触,保证扣接牢固可靠。

-脚手板:选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中Ⅱa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应平整、无腐朽、无破损,两端应设置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安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其网目密度不应低于2000目/100cm2,网体应完好,无破损、断裂等缺陷,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密目式安全立网》(GB16909)的规定。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墙件,材质为Q235钢材,连墙件应与建筑物结构可靠连接,其构造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要求。

2.脚手架基础处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脚手架基础采用素土夯实后浇筑C15混凝土基础,基础尺寸为[长×宽×高],厚度不小于100mm。

-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地基处理,清除基底杂物、浮土,确保基底平整、坚实。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脚手架搭设。

3.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

-立杆:立杆间距为[纵距×横距],内立杆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为[X]mm。立杆应垂直设置,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架高的1/400,且不大于50mm。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大横杆:大横杆步距为[X]mm,沿纵向水平连续设置。大横杆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且不小于6m。大横杆在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差不应超过全长的1/300,局部高差不应大于50mm。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