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具体工程名称]位于[工程地点],本工程场地内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粉砂等组成。其中部分区域存在软土地基,需进行抛石挤淤回填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后续工程建设要求。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4.现场实际勘察资料
三、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抛石挤淤回填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压实系数等质量指标符合规范规定,回填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2.进度目标
按照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抛石挤淤回填施工任务,不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
3.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环保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文明施工。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抛石挤淤回填的范围和标高,设置控制桩和水准点。
2.材料准备
-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明显裂缝的石料,石料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小于300mm,且含泥量不得大于5%。
-对石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并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
3.机械设备准备
-配备足够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调试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
-准备好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定期进行校验,保证测量精度。
4.现场准备
-清除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平整场地,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积聚。
-根据施工需要,合理规划石料堆放场地和机械设备停放位置。
五、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铺设反滤层→抛石挤淤→分层夯实→质量检测
2.施工方法
-测量放线
按照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抛石挤淤回填的边界和标高,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铺设反滤层
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300mm的反滤层,反滤层材料可采用中粗砂或碎石。铺设时应平整均匀,防止出现局部堆积或漏铺现象。
-抛石挤淤
采用自卸汽车将石料运至施工现场,按照由低向高、由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进行抛填。抛填时应注意控制石料的粒径和级配,避免大粒径石料集中堆积。石料应分层抛填,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m,抛填至高出软土地面一定高度后,用推土机将石料推平,使其大致形成设计要求的坡度。
-分层夯实
使用振动压路机对抛填后的石料进行分层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500mm。压实遍数应根据试验段确定,一般为6-8遍。压实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和压实顺序,确保压实效果均匀一致。
-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石料的质量、压实系数、地基承载力等。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测压实系数,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如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直至达到设计标准。
六、施工质量控制
1.石料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石料,对进场石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石料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不得混堆,防止不同质量的石料混用。
2.抛填施工质量控制
-抛填时应控制石料的粒径和级配,避免大粒径石料集中堆积,影响挤淤效果。
-分层抛填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每层抛填后应及时推平,使其形成合理的坡度。
3.夯实施工质量控制
-压实遍数应根据试验段确定,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压实效果均匀一致。
-振动压路机行驶速度应适中,一般控制在2-3km/h,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压实质量。
4.质量检测与验收
-建立质量检测制度,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整改。
-每完成一层抛石挤淤回填施工,应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管理制度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