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建筑规模: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包括[具体建筑单体及数量]等。
4.散水设置位置:建筑物四周室外地面与勒脚交接处。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具体设计图纸名称及编号]
2.相关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名称]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散水的尺寸、坡度、做法等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散水施工专项技术方案。
2.材料准备
-水泥:采用[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砂:选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X]%,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石子:粒径为[具体粒径范围],级配良好,含泥量不超过[X]%。
-外加剂:根据施工需要,选用符合要求的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分隔条:采用[分隔条材质,如塑料、橡胶等],规格为[具体尺寸],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变形等缺陷。
3.机具准备
-混凝土搅拌机:根据工程量大小,选用合适型号的搅拌机,确保搅拌能力满足施工要求。
-混凝土运输车:用于运输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离析、不泌水。
-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使表面平整密实。
-木抹子、铁抹子:用于混凝土表面的抹平和压光。
-切缝机:切割散水伸缩缝。
-水准仪、经纬仪:控制散水的标高、坡度和位置。
-铁锹、手推车等辅助工具。
4.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拆除障碍物,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场地坚实、平整。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进行散水的放线定位,设置控制桩和水准点,并做好明显标记。
-做好现场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基土。
四、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基土夯实→铺设垫层→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振捣→抹面压光→养护→切割伸缩缝→填缝
2.操作要点
-基土夯实
-散水基土应夯实,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机械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宜超过[X]mm,夯实遍数应根据试验确定;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宜超过[X]mm,夯实至表面平整、坚实,无明显下沉。
-对局部软弱土层,应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可选用砂、碎石等,换填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分层夯实。
-铺设垫层
-垫层材料一般采用[具体垫层材料,如灰土等],铺设厚度为[X]mm。
-灰土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做到随拌随用。
-铺设时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X]mm,夯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支设模板
-根据散水的尺寸和坡度,支设模板。模板应采用[模板材质,如木模板等],模板应牢固、平整,尺寸准确。
-模板内侧应涂刷脱模剂,防止混凝土与模板粘结。
-模板支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和标高符合要求。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要求。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X]分钟,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离析、泌水,运输时间不宜过长。
-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X]mm,振捣密实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
-振捣
-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保持振捣器移动速度均匀,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