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室外回填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41.19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5.3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工程规模:本工程室外回填区域包括建筑物周边、道路基层以下等部位,回填面积约为[X]平方米,回填深度根据不同区域在[X]米至[X]米之间。

4.回填土要求: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回填土料,不得含有杂质、有机物等不符合要求的物质,回填土压实系数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及变更文件:[具体设计图纸编号及名称]、[设计变更文件编号及内容]

2.相关施工规范及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工程施工合同编号及主要条款]、[其他相关文件名称及内容]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回填区域的范围、深度及质量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2.材料准备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回填土料,优先选用粉质粘土、粉土等。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大于50mm,且不得含有杂质、有机物等。

-根据回填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准备足够数量的回填土料,确保连续施工。土料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区域,且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雨淋。

-准备好压实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冲击式压路机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准备好测量工具,如水准仪、全站仪、钢尺等,用于控制回填土的标高、厚度及平整度。

3.现场准备

-清理回填区域内的杂物、障碍物,如建筑垃圾、树根等,并将其运至指定地点。

-对回填区域的基底进行处理,如基底存在软弱土层、坑穴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夯实等处理,确保基底坚实、平整。

-在回填区域周边设置排水设施,如排水沟、集水井等,及时排除雨水和地下水,防止回填土积水。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回填区域的边界及标高,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

四、施工工艺

1.回填土料分层铺摊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一般情况下,每层回填土的厚度不宜超过300mm。

-采用机械或人工将回填土料均匀铺摊在回填区域内,铺土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铺土时应注意控制平整度,避免出现局部高低不平的情况。

-铺土宽度应超出基础边缘300mm以上,以保证基础两侧回填土的压实效果。

2.回填土料夯实

-采用蛙式打夯机或冲击式压路机对铺摊好的回填土进行夯实。夯实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采用分层夯实、一夯压半夯的方法,确保夯实均匀。

-对于机械夯实无法到达的部位,如基础边缘、墙角等,应采用人工夯实。人工夯实应使用小型夯具,如木夯、铁夯等,夯实次数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在夯实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回填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应采取晾晒、换土等措施;如含水量过小,应适当洒水湿润,使回填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可通过试验确定,一般粉质粘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8%-22%。

3.质量控制

-在回填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回填土的质量,包括土料的粒径、含水量、压实系数等。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每层回填土夯实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方法包括环刀法、灌砂法等。检验频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般每[X]平方米至少检验一点,且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检验一点。

-回填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基础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道路基层以下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根据道路等级及设计要求确定。

4.回填至设计标高

-按照上述施工工艺,逐层进行回填土的铺摊、夯实,直至回填至设计标高。在回填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注意控制回填土的厚度和平整度,避免超填或欠填。

-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回填土表面进行平整,使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如回填土表面存在坑洼、积水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施工进度计划

1.总体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