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填石路基段落:本次试验段选取在[具体桩号区间],该段落地形起伏较大,原地面横坡约为[X]%,场地内部分区域存在软土地基,需进行特殊处理。
4.设计要求
-填石路基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沉降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石料强度应不低于[具体强度等级],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路基顶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具体数值]。
二、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如压实机械的选型及组合、压实遍数、摊铺厚度、松铺系数等。
2.检验填石路基的压实效果,获取相关技术指标,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
3.摸索解决填石路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如石料级配不均匀、压实度不足等。
三、试验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
3.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交底
四、施工准备
1.场地清理
-清除试验段范围内的地表植被、杂物、腐殖土等,挖除软土地基表层软土,换填符合要求的材料,并分层压实。
-对原地面进行平整,测量原地面高程,形成相应记录。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精确测放出试验段的边界桩及中心线控制桩,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位标识。
-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边桩放样,确定路基填筑边界。
3.材料准备
-选用强度、粒径等符合设计要求的石料,石料应质地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
-对石料进行筛分试验,确定其级配情况,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准备好施工用水,保证施工期间用水需求。
4.机械设备准备
-配备足够数量的压实机械,如重型振动压路机、冲击式压路机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配备石料运输车辆、推土机、平地机等辅助施工设备,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调试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5.人员准备
-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并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五、施工工艺
1.基底处理
-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清除软土后,分层回填级配碎石或砂卵石,每层厚度不超过[具体厚度],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对基底进行平整和压实,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标准,为后续填石路基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石料运输与摊铺
-石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根据松铺系数计算每车石料的摊铺面积,确保石料摊铺均匀。
-用推土机将石料初步推平,形成大致的路基轮廓,然后使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使路基表面平整,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摊铺过程中,注意控制石料的粒径分布,避免大粒径石料集中。同时,检查石料的级配情况,如发现级配不符合要求,及时进行调整。
3.压实作业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进行。
-静压1-2遍,使石料初步稳定,然后振动压实,压实遍数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具体遍数]左右。
-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行驶速度控制在[具体速度范围],相邻碾压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具体数值],确保压实均匀。
-对于填石路基的边角部位,采用小型压实设备或人工配合进行压实,保证压实效果。
-在压实过程中,如发现石料有松动或孔隙较大的部位,及时进行补料和再次压实。
4.沉降观测
-在试验段内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间距不大于[具体间距],并做好明显标识。
-采用水准仪定期对沉降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沉降数据。在填筑过程中,每天观测不少于[具体次数];填筑完成后,前3天每天观测不少于[具体次数],以后每周观测不少于[具体次数],直至沉降稳定。
-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填石路基的沉降规律,判断压实效果是否满足要求。如沉降量超过规定范围,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施工工艺参数试验
1.摊铺厚度试验
-选取不同的摊铺厚度进行试验,如[厚度1]、[厚度2]、[厚度3]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