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性学习主题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
二、研究性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
1.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观察日历,了解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
-认识大月(31天)、小月(30天)和平月(28天或29天)。
2.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区别,知道闰年的2月有29天。
-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经过时间的计算
-学会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运用时间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乘车时间、活动持续时间等。
四、研究性学习步骤
(一)准备阶段(1课时)
1.提出问题
-展示一些与年、月、日有关的生活场景图片,如春节、生日聚会、开学日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是怎么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性学习主题:三年级数学《年、月、日》。
2.组织分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
-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记录和汇报。
3.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应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小组成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二)资料收集阶段(2课时)
1.收集途径
-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杂志、报纸等资料,了解年、月、日的起源和发展。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如科普网站、教育资源平台等。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收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
2.小组活动
-各小组按照研究计划开展资料收集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查阅书籍,有的负责上网搜索,有的负责记录整理。
-组长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三)分析与探究阶段(3课时)
1.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探究
-各小组展示收集到的不同年份的日历,观察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如下表格:
|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天数|
|---|---|---|---|---|---|---|---|---|---|---|---|---|---|
|XXXX||||||||||||||
|XXXX||||||||||||||
|XXXX||||||||||||||
-小组讨论: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特殊,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2.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探究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不同年份2月的天数,思考:为什么有的年份2月有28天,有的年份2月有29天?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形成原因: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会多出约23小时15分4秒,把这大约多出的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计算表格中各年份除以4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年份|XXXX|XXXX|XXXX|
|---|---|---|---|
|除以4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