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pptx
文件大小:71.81 MB
总页数:9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7.08千字
文档摘要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课时导入一导入二

第2课时第1课时

2.5亿年前现在2亿年前1.5亿年前1亿年前5000万年前

你知道大陆漂移说是怎么产生的吗?

诞生碱凹凸纬度俄裔华罗庚锲而不舍诞生碱凹凸纬度俄裔华罗庚锲而不舍读一读字词识记āotūwěidànjiǎnéyìhuàɡēnɡqiè

形近字写一写搜蚯域蚓版惯溅疑圃盐蕊甫口扌车圃捕辅叟扌女饣搜嫂馊阶

盐全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圃蕊惯疑溅搜蚯蚓版域阶

词语解释1.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2.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3.不能想象,不能理解。()4.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BCADA.见微知著B.追根求源C.司空见惯D.不可思议

整体感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文章题目中心论点

相关段落主要人物具体事例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紫罗兰变色受启发,发明石蕊试纸发现地图中的秘密,整理出“大陆漂移学说”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阐述了几个具体事例?

紫罗兰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第二部分(2~5):运用事例,证明观点。第三部分(6、7):总结全文,强调观点。本文的论证思路特别明晰,结构严谨。结构梳理

课文品读第2课时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为依据

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问题不断发问解决疑问追根求源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真理有所建树的人

理解“?”和“!”的含义。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真理诞生的过程发现真理后的喜悦心情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发明石蕊试纸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不断地追问‖不断质疑‖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反复实验追根求源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解决疑问发明石蕊试纸

发现真理我们需要有——波义耳的事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求知欲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追求的韧性

气象学家魏格纳的偶然发现南美洲非洲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认真地研究科学态度科学方法阅读文献搜集证据这是发现真理的必然过程。

同一纬度生物学家米歇尔逊的发现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证据没有这种蚯蚓有同一种蚯蚓

睡觉时眼珠转动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更有趣过渡句,承上启下引起读者的兴趣睡眠专家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睡眠专家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对自己八岁的儿子和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善于发问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发现真理的条件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解答了若干个问号发现真理

“善于独立思考”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的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说明发现真理是有条件的“只会”发现真理的具体条件“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阅读课本第85、86页“阅读链接”材料,结合课文所举的科学家的事例,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本文为了论证中心论点,采用了哪些论据?写法探究发明石蕊试纸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除了文中的三个事例,你还想到哪些事例?

板书设计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发明石蕊试纸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总结观点——见微知著,不断探索百个问号之后真理诞生于一三个事例证明观点反复实验研究抓住问题不放锲而不舍得真知追根溯源求真理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