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春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4.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1.64千字
文档摘要

2025春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项目

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但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中“退1当十”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直观操作来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购物、游戏等,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摆小棒、圈一圈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想法,互相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文具店场景,提出问题:“小明有15元钱,想买一本9元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9。

学生活动:观察情境图,思考问题,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究算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计算159。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算法。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算法,教师适时提问、引导。

学生活动: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倾听他人想法。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如“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多种算法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3.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如138、127等,让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汇报答案,认真倾听讲解,改正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如学会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例:159=6

破十法:15=10+5,109=1,1+5=6

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算法。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破十法”等算理时仍有困难,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环节,可增加一些趣味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