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数学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这两个面积单位,通过实际例子和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引入平方千米与公顷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较大面积单位的直观感知,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对不同面积单位的转换,增强学生对数值大小和单位转换的敏感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平方千米与公顷进行面积估计和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②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景中正确使用平方千米和公顷进行面积的计算和估计。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建立平方千米和公顷的空间观念,理解这两个单位相对于平方米的大小区别。
②培养学生将平方千米和公顷转换成平方米的能力,以及从平方米转换到平方千米和公顷的逆向思维能力。
③在实际应用中,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面积描述,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灵活转换。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平方千米和公顷相关的图片、实际地图截取、视频资料等,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和教学材料。
4.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布置为便于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平方千米和公顷的预习资料,包括相关概念介绍和实例,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及相互间的换算关系。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平方千米和公顷分别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初步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学生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在线平台进行资料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面积的土地图片,引出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以及它们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并讨论使用哪个单位更为合适。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计算操场的面积,并讨论单位选择。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提出疑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单位换算。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换算练习。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面积单位的知识。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额外的学习和探索。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收获。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教学重难点,如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理解、单位换算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相关概念延伸:介绍平方千米和公顷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城市规划、土地测量、农业生产等领域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单位换算实践:提供一系列关于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换算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