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选自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第9课《中国梦,我们的梦》
2.第10课《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具体内容涉及:
-了解中国自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理解国家法律法规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重点讲解中国梦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这一目标对于每个中国人的意义。例如,通过分析教材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强调这些成就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培养国家认同感: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重要性。例如,组织学生探讨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
-掌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斗争。例如,可以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详细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它们对民族复兴的影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例如,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法规在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中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结合讲授和讨论,引入案例研究,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现代成就,使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探讨个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使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音频,辅助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互动式白板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中国梦的背景资料和预习问题,如“中国梦对个人有何意义?”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作业提交功能,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提供的资料,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答案。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答案提交至微信小程序。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图片,引出中国梦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性。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结合”。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如“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中国梦与个人发展的联系。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看法和想法。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清晰讲解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梦的感悟文章”。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视频链接,如《复兴之路》纪录片。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观看纪录片,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实现中国梦方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