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文本,结合六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和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学生能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提升对生存、勇敢、坚韧等主题的感悟;同时,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常识,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已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主题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这类经典文学作品普遍感兴趣,喜欢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和生存智慧。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独立思考,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此外,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时,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此外,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文本,以及六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鲁滨逊漂流经历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关于生存技能、海洋知识的视频片段。
3.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内容,包括PPT或电子文档,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讨论空间,并准备书籍角,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与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章节,大家准备好了吗?”
2.学生积极回应:“准备好了!”
3.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二课时”
2.老师提问:“同学们,谁能简要介绍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
3.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老师提问:“鲁滨逊在荒岛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a.鲁滨逊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如捕鱼、种植等。
b.鲁滨逊具备丰富的生存技能,如制作工具、搭建住所等。
c.鲁滨逊勇敢、坚韧,面对困境不放弃。
四、全文侧重点突出
1.老师提问:“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a.勇敢面对困境,不放弃希望。
b.具备丰富的生存技能,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c.坚韧不拔,勇于探索。
五、实际性教学内容
1.老师提问:“如果你们被困在荒岛上,你会怎么做?”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a.寻找水源和食物。
b.利用自然资源搭建住所。
c.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困境。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感悟。”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八、教学反思
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学生对老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鲁滨逊漂流记》原著节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原著内容和背景。
-有关荒岛生存的纪录片或科普文章,如《荒岛余生》等,帮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荒岛生存情况。
-介绍鲁滨逊时代的历史背景,包括地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时代背景的认识。
2.拓展建议:
a.阅读原著节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原著的节选,深入了解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生存经历,比较原著与教材节选的差异。
b.观看纪录片或阅读科普文章: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荒岛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