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健康看电视—神奇的“宝盒”(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7健康看电视—神奇的“宝盒”》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视媒体的作用,教育学生如何健康地看电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电视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娱乐的工具,但过度沉迷于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媒介信息的多样性和影响力,学会批判性地分析电视节目内容,提高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控制看电视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自律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基本的道德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基本的法治观念。在媒介素养方面,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对电视节目的种类和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电视节目通常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本节课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喜欢通过讨论和互动学习。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偏好听觉或动手操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在理解电视节目的深层含义和批判性分析方面遇到困难。此外,对于如何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以及如何克服电视成瘾等行为习惯的调整,可能会感到挑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看电视习惯。
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电视节目片段或视频案例
-课堂讨论引导卡
-学生作业本和文具
-教学PPT或黑板
-班级管理软件或学生管理系统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问答器、小组合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开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电视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媒介素养相关内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电视作为媒介的特点,以及如何辨别电视节目中的有益信息和不良信息。
举例说明:播放一段电视节目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并讨论其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以及如何避免电视成瘾。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制定自己的看电视计划,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师指导:在学生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确保计划的实际性和可行性。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看电视的健康习惯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回家后,根据今天制定的看电视计划执行一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下周课堂上分享。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手册》
-《如何健康看电视》小册子
-《电视节目分类与评价》指南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看电视计划的指导》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自己观看的电视节目,分析节目内容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适宜观看的电视节目类型。
-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制定科学的看电视计划,并尝试共同遵守。
-探究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了解电视节目背后的工作原理。
-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撰写读后感。
-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
-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记录节目中的知识点,并与同学分享。
-尝试创作自己的小剧本或小故事,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初步步骤。
-定期与同学交流看电视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
①电视节目的分类与特点
-电视节目类型(新闻、教育、娱乐、体育等)
-各类型节目的功能与特点
②健康看电视的方法
-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
-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
-控制看电视的频率和时长
③自我管理与实践
-制定个人看电视计划
-自我监督看电视行为
-反思看电视的影响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