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5课时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人教版·2024秋)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第5课时“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人教版·2024秋)。本节课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等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增强学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求总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并应用加法、减法等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通过实际情境,掌握将问题分解成多个步骤,逐步求解的方法。
③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数学运算进行解答。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不同情境下“求总数”的运算顺序和策略,如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
②在复杂情境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
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求总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逐步得出答案。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求总数”问题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问题情境,直观呈现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
2.教学软件互动:使用数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3.教学游戏化: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校园活动的图片,如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操场上有很多同学,如果我们想知道总共有多少人在操场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引导思考:我们可以数一数吗?数数可能会花很长时间,有没有更快的方法?
4.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加法或减法。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示例讲解:
a.教师展示一张图,图中有5个苹果和3个苹果,问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b.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5+3=8。
c.教师解释加法在这里代表的是将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
3.示例讲解减法:
a.教师展示一张图,图中有8个苹果,吃掉了3个,问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b.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8-3=5。
c.教师解释减法在这里代表的是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
4.教师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强调运算顺序和结果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
a.实际情境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b.图形题:通过图形中的元素数量来计算总数。
c.选择题:判断加法或减法,并计算结果。
3.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刚才的练习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知道操场上有10组同学,每组5人,那么总共有多少人?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10×5=50。
3.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每组增加2人,那么总人数是多少?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10×5+2×10=60。
5.教师总结乘法和加法的结合使用。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减法和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a.《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本书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旅行等场景中的数学计算。
b.《趣味数学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c.《数学思维训练》: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