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我很诚实》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3课《我很诚实》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本节课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诚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通过活动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认识到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3.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诚实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
难点:将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内化为个人行为。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实的重要性。
2.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践行诚实的经历,增强实践体验。
3.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练习诚实行为,强化道德认知。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诚实守信的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我很诚实》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诚实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诚信故事卡片。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白板或投影仪等,用于课堂互动和展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营造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狼来了》的故事开场,提问学生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诚实,引导学生思考诚实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诚信的定义和诚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诚实守信的概念,解释诚实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举例说明:通过真实案例或寓言故事,如《华盛顿与樱桃树》,让学生理解诚实行为的具体表现。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朋友践行诚实的经历,增强实践体验。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中需要诚实应对的场景,如考试作弊、丢失物品等。
-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展示诚实行为。
4.拓展活动(约10分钟)
-小组合作: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诚信主题,如“诚信在学校”、“诚信在家庭”等,设计海报或手抄报,展示诚信的重要性。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将诚信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了诚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践行诚信。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为什么认为诚实很重要”,要求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进行阐述。
-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诚实,下节课分享心得体会。
7.课后延伸(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推荐与诚信相关的书籍或故事,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安排学生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参与监督,共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诚信的力量》:介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诚信故事,如孟子、华盛顿等,让学生了解诚信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诚信与法律》:探讨诚信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诚信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
-《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供日常生活中的诚信案例,如购物、交通、职场等,帮助学生将诚信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阅读《诚信的力量》和《诚信与法律》,思考诚信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设计实践作业,如“诚信一周”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记录自己的诚信行为,并反思诚信对自己的影响。
-引导学生探究诚信在职业选择、人际交往、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应用,撰写小论文或制作海报,展示研究成果。
-安排学生参观诚信展览或法律知识讲座,增强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诚信,如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
-设置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诚信相关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诚信故事、诚信案例等。
-定期举办诚信主题班会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对诚信的认识,培养诚信品质。
内容逻辑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诚实守信的定义、诚信的重要性
-关键词:诚实、守信、道德准则、社会交往
-重点句子:“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守信是做人的根本。”
②
-重点知识点:诚实与诚信的关系、诚实行为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诚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