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围“草地”(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第1课时围“草地”(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024)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围草地”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周长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围草地”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操作,形成对图形空间关系的直观感知,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数学思维:通过解决问题和数学表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增强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升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②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学习使用尺子或其他工具来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
①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封闭图形的概念和想象其周长有一定的难度。
②操作过程中细节的处理:在围草地和测量周长的过程中,如何准确操作和记录数据是教学难点。
③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需要将操作过程和测量结果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
2.实验法:通过“围草地”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周长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在操作后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结果,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图形和测量工具,直观地呈现教学过程。
2.实物操作: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测量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
3.互动游戏:设计测量周长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周长。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呢?(学生)有的同学说是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有的说是测量文具盒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封闭图形的长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老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周长。什么是周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圆形的草地,我们要围绕这个草地走一圈,走完一圈的路程就是草地的周长。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周长是什么?
(学生)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度。
(老师)很好,大家理解得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老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折成一个长方形。用尺子量一量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然后计算一下长方形的周长。请大家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动手操作中。
(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结果,并告诉我们你们是如何计算周长的。
(学生)我量了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得到周长。
(老师)很好,你们的方法是对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正方形的例子。
3.学习测量方法
(老师)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测量正方形的周长就非常简单了,只需要量一条边的长度,然后乘以4即可得到周长。请大家尝试用尺子量一下桌子的边长,并计算桌子的周长。
(学生)动手操作中。
(老师)请几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学生)我量了桌子的边长是1米,所以桌子的周长是4米。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用尺子量出它的周长。完成后,请大家向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设计,并解释你是如何测量周长的。
(学生)动手操作中,并相互交流。
(老师)非常好,大家都能成功地测量出自己设计的图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我发现测量的时候要非常仔细,否则会测量不准确。
(老师)没错,精确的测量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技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题
(老师)接下来,请大家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
(老师)请大家举手展示一下你们的答案,并说明你们的解题思路。
(学生)展示答案,说明解题思路。
2.小组讨论
(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