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食物的营养》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18课《食物的营养》,主要介绍食物中五大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及来源,引导学生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之前学习的《食物的种类》和《人体需要的营养》等内容紧密相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食物营养全面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健康饮食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食物成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
2.增强学生健康饮食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在知识层面,学生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营养知识掌握有限,对五大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及来源等概念较为陌生。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培养。
学生的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挑食、偏食的现象,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也有待提高,如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讨论等。
这些学情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针对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通过直观演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再者,针对学生行为习惯,教师需注重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最后,针对学生健康饮食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案例分享、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食物营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营养师,为不同人群推荐合理的膳食搭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五大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
4.利用多媒体展示食物营养成分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营养知识。
5.设计互动游戏,如“营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以“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食物?”为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食物营养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如食物的种类、人体需要的营养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食物的五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种类、作用及来源。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为什么人体需要蛋白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标注其中的营养素。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标注营养素,解答学生的疑问。
4.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营养师,为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运动员)推荐合理的膳食搭配。
-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不同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营养素变化。
5.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关于平衡膳食的漫画,展示如何搭配食物。
-教师指导: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作品。
6.新课呈现(约10分钟)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营养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份家庭健康食谱,并记录下周饮食情况。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食物的营养成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食物的五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种类、作用及来源,了解这些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