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的倍数的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上册数学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规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并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需要能够抽象出3的倍数在个位和各位上的规律。
2.应用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发现的特征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
1.从具体实例抽象出规律:学生可能难以从具体的数中抽象出普遍的数学规律。
2.灵活运用特征解决新问题: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出的特征灵活应用于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特征的认知,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4.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3的倍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2.设计“数一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利用多媒体展示3的倍数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律。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3的倍数现象,如购物时找零、体育比赛计分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现象都与3的倍数有关?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3的倍数的基本概念,介绍个位数为0、3、6、9的数是3的倍数。
2.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观察个位和各位上的数与3的倍数的关系。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4.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设计“数一数”游戏,让学生找出给定范围内所有3的倍数。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游戏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出一个关于3的倍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解决问题(5分钟)
1.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分给同学们,每人至少得到3个苹果,请问他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出一个与3的倍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如:一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多少的倍数?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3的倍数的特征。
2.布置作业:找出20以内所有3的倍数,并解释其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完毕。
拓展与延伸
一、拓展阅读材料
1.《数学家的故事》:介绍古代数学家对倍数概念的研究,如《九章算术》中对倍数的相关论述,激发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兴趣。
2.《生活中的数学》:收集生活中与3的倍数相关的趣事,如3的倍数的应用在建筑、烹饪、购物等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趣味数学》:介绍一些与3的倍数相关的趣味数学题目,如3的倍数的性质在魔术、游戏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3的倍数的例子,并尝试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在数学中的其他应用,如分数、小数、几何图形等。
3.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游戏,如“数一数”游戏,加深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
4.创作数学小报:学生可以选择与3的倍数相关的主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