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主要包括:1.学习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感受父母的爱;2.练习用简洁、真挚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父母之爱,学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培养感恩之情;在口语交际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尊重和理解父母的爱。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感悟父母之爱,体会亲情之美。
2.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难点:
1.如何将内心对父母的爱转化为具体、感人的语言。
2.在小组讨论中,如何引导学生倾听、尊重他人观点,形成共识。
解决办法:
1.通过故事、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之爱,激发情感共鸣。
2.设计语言表达训练,如仿写、续写等,帮助学生积累表达素材,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能力。
4.教师适时点拨,针对学生表达中的不足,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或黑板。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流。
3.信息化资源:亲情故事视频、图片资料库、网络文学作品等。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家庭照片、亲情卡片)、角色扮演道具、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家庭照片或亲情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和情感。
-提问:你们是如何感受到父母的爱呢?请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一起感受父母的爱。
2.讲授新知(20分钟)
-播放亲情故事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故事中的父母是如何爱孩子的?孩子又是如何回应父母的爱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父母之爱的表现,如关心、呵护、教导等。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教师总结:父母之爱是包容的、无私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讲解口语交际技巧,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何倾听他人观点等。
-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练习如何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活动:每组学生选择一个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情感是否真挚。
-学生分享自己的表达,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父母之爱的特点和重要性。
-强调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是每个孩子应尽的责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父母的需求,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父母的生活和工作,表达对父母的爱。
-准备一份小礼物或手工艺品,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父与子》系列漫画: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现父子之间的亲情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父爱的伟大。
-《妈妈的手》散文集:收录多篇关于母爱的散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细腻和深沉。
-《家庭的故事》小说集:选取几个不同家庭的故事,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以上推荐的书籍,了解不同家庭中的亲情故事,感受父母之爱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如父母对自己的教导、帮助等,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
-组织学生开展“亲情日记”活动,每天记录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增进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关于亲情教育的文章或视频,了解亲情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开展家庭访问活动,学生可以邀请父母或亲戚来校,分享他们的亲情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3.结合教材知识点,设计拓展活动:
-亲情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以“父母之爱”为主题,进行演讲,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亲情主题绘画比赛:学生可以画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馨瞬间,展示家庭和谐的画面。
-亲情主题摄影比赛:学生可以拍摄家庭照片,记录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