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农家小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9.2农家小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9.2农家小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九章《农家小院》,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识别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如长度、面积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结合农家小院的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抽象:通过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中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抽象能力。
2.逻辑推理: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数学建模:通过测量和计算农家小院中的物体长度和面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收集和处理农家小院相关的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5.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农家小院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识别并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的特征。
3.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如长度、面积。
难点:
1.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解决办法:
1.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农家小院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加减法,如计算蔬菜的数量、小动物的只数等,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触摸和操作加深理解。
3.在测量活动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测量方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技巧。
4.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数学教具(几何模型)。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教学PPT、数学教学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工具、数学游戏、教学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元素?”
3.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数字、图形等数学元素。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加减法运算的示例,讲解运算规则和方法。
2.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教师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测量方法介绍: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并介绍长度和面积的概念。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农家小院的场景,利用数学教具(几何模型)进行观察和操作,识别和描述图形,进行测量和计算。
2.小组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计算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2.讨论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方法和思路,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五、课堂提问和总结(5分钟)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你们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创新环节(10分钟)
1.游戏活动:教师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如“农家小院购物大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2.小组竞赛:学生分组,进行数学知识竞赛,教师评价并给予奖励。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的特征,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3.学会了简单的测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