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时间胶囊”(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7)科学二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身体的“时间胶囊”》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习如何将身体变化与时间联系起来,培养对生物体生长和变化的科学探究兴趣。同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学生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对生命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生物体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掌握观察和记录身体变化的方法。
-能够将观察结果与时间轴对应,形成对生命周期变化的认识。
例如,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的变化,理解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如儿童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身体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特别是非直观的变化。
-正确记录和解释观察到的数据。
-将个人观察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对生命科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身高增长并非线性,而是受到遗传、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能够将这些复杂因素与观察到的身体变化联系起来。此外,难点还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解释数据中的波动和趋势,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身高测量尺、体重秤、电子计时器、记录表格
-课程平台:教科书配套电子资源、学校科学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儿童生长发育数据图表、生物生长周期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亲切地与学生打招呼,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学生角色:积极参与,认真听讲。
3.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照片,总结身体变化的特点。
-学生角色:认真观察照片,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老师角色:讲解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的变化规律,强调生长曲线图的作用。
-学生角色: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尝试理解生长曲线图。
3.老师角色:展示身高测量尺、体重秤等工具,讲解使用方法。
-学生角色:跟随老师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4.老师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记录的身体变化数据。
-学生角色: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分析数据。
5.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与生长曲线图对应,理解身体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学生角色:认真观察生长曲线图,尝试将观察结果与之对应。
6.老师角色:讲解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如遗传、营养、环境等。
-学生角色:认真听讲,了解生长发育的复杂性。
7.老师角色: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过程。
-学生角色: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生长发育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老师角色: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的身高、体重变化。
-学生角色:认真完成作业,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
2.老师角色: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分析身体变化的原因。
-学生角色:积极参与分享,分析身体变化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身体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学生角色: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老师角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角色:认真听讲,认识到关注身体变化的重要性。
五、课后拓展
1.老师角色: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族成员的生长发育情况。
-学生角色:认真完成拓展作业,了解家族成员的生长发育特点。
2.老师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结果,分析家族成员的生长发育规律。
-学生角色: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调查结果,分析家族成员的生长发育规律。
六、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生物钟与时间胶囊:介绍人体生物钟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设定生物钟来模拟时间的流逝,增强学生对生物体随时间变化的理解。
-生长发育的里程碑:提供一些关键的生长发育里程碑,如儿童的第一颗牙齿、第一次走路等,帮助学生了解身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人体生长激素的作用:讲解人体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生长发育与运动的关系:探讨运动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运动促进健康成长。
2.拓展建议:
-观察日记:建议学生记录自己的日常身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