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干点家务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优质教学说课稿+说课稿(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家务活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务活的重要性,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与之前学习的生活自理、劳动教育等内容相联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感和集体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务活对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家务技能,如整理房间、清洗餐具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通过参与家务,学生能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整理玩具、摆放书籍等。他们可能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劳动意识和简单的劳动技能,但对于家务活的系统认识和方法还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家务活的学习兴趣较高,喜欢模仿和动手操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学习风格上,学生多属于直观型和动手操作型,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学习效果更佳。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家务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家务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持续性和耐心;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如不懂得正确的清洁方法或整理技巧;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家务活存在抵触情绪。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培养他们的家务意识和劳动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家务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务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家务活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集体智慧。
3.实践法:安排学生实际参与家务活,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家务活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游戏:设计家务活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家务活示范:通过教师或学生代表现场示范家务活,让学生直观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你们在家里都做过哪些家务呢?)
学生:我帮忙收拾房间、整理玩具。
我帮忙洗碗、擦桌子。
我帮忙浇花、喂宠物。
教师:非常好,大家都很有责任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更好地干点家务活,让我们的家庭更加整洁、温馨。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家务活的重要性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干家务活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家里的整洁,它还有很多好处呢。)
(学生:可以让家里更干净、整洁。
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可以让我们学会独立生活。)
教师:说得很好!干家务活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增强我们的责任感。
2.学习家务活的技巧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些家务活的技巧。首先,让我们看看整理房间的方法。)
(教师示范:首先,把所有的物品分类,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学生:我明白了,要把东西分类,再按顺序放好。)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洗碗。)
(教师示范:先用水把碗冲洗一遍,然后用洗洁精刷洗,最后用清水冲干净。)
(学生:哦,原来洗碗也有技巧啊。)
3.体验家务活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分成小组,尝试完成一项家务活。比如,整理自己的书桌或者帮忙洗碗。)
(学生:好的,我们开始行动了。)
(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让水溅到眼睛里,也不要用力过猛。)
(学生:老师,我们不会的,你能教我们吗?)
(教师:当然可以,我来教你们。)
(学生:谢谢老师!)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干点家务活,你们觉得收获怎么样?)
(学生:我学会了整理房间的方法。
我学会了洗碗的技巧。
我觉得自己能帮家里做更多的事情了。)
教师: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勤劳、有责任心的小帮手。
四、作业布置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回家后帮父母做一件家务活,并记录下来。明天我们分享自己的家务活经历。)
(学生:好的,我会认真完成的。)
五、课后延伸
(教师:同学们,除了在家里做家务活,你们还可以在学校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老师整理教室、打扫卫生等。这样不仅能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