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16.8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选内容为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部分,与学生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相衔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培养思辨能力,以及提高语言运用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两小儿辩日》,学生将学会运用文言文阅读策略,理解古代儿童的自然观察与思考,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把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日出东方而日落西方”等,体会其表达的自然现象和哲学道理。

(3)学习文章中的对话技巧,分析对话者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1)突破文言文阅读障碍,正确翻译文中的字词,如“辩日”、“遥望”等。

(2)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通过太阳的升降来类比事物的变化,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3)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特别是结尾处对自然规律的阐述,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材

-信息化资源:与《两小儿辩日》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PPT课件、互动式教学软件、小组讨论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展示太阳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现象的图片,如日出、正午、日落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化。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太阳会有这样的变化吗?”

(3)简要介绍《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注意停顿和语调。

(2)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如“日出东方而日落西方”,让学生理解其自然现象和哲学道理。

(3)讲解对话技巧,分析对话者的性格特点,如小儿的直率和聪明,大人的谨慎和博学。

(4)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通过太阳的升降来类比事物的变化。

(5)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起承转合,特别是结尾处对自然规律的阐述。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如“为什么两小儿会辩论太阳的问题?”

(2)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选取文章中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如“日初出远,及其日中则近。”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文言文阅读方法、对话技巧、哲学思想等。

(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5.作业布置(5分钟)

(1)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如《学弈》等文言文。

(2)阅读《两小儿辩日》的作者韩愈的简介,了解其生平和作品。

(3)撰写一篇关于《两小儿辩日》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天文知识:《两小儿辩日》中涉及到的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

(2)古代哲学:通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如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

(3)历史背景:介绍《两小儿辩日》所属的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古代儿童教育和哲学思想的传承。

2.拓展建议:

(1)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中国古代哲学故事》、《中国古代科学史》等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知识面。

(2)观看纪录片:推荐观看《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纪录片,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天文和哲学知识的理解。

(3)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如日出日落时间的记录,或者参与学校的科技节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两小儿辩日》中的哲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日心说与地心说的区别”、“自然规律与人的认知”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创作延伸作品:鼓励学生以《两小儿辩日》为灵感,创作故事、诗歌或绘画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