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6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结绳计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结绳计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十进制计数法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能力,通过结绳计数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和表达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和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难点:将结绳计数与十进制计数法建立联系,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关系。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操作结绳,让学生直观感受计数过程,强化对数位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十进制计数法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3.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4.通过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掌握,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结绳、计数图卡、十进制计数法演变视频等。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器、绳子等实验材料,确保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营造互动学习氛围。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让学生观看结绳计数的历史视频,了解其起源和基本方法。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结绳计数,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结绳计数如何记录大数?”、“结绳计数与现在的计数方法有何不同?”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结绳计数的实物或图片,引出XX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和数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结绳计数与十进制计数法的关系。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绳计数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计数方法。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十进制计数法为什么采用10个数字?”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结绳计数的改进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和数位。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绳子模拟结绳计数,体验计数过程。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设计一种改进的结绳计数方法。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十进制计数法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数学历史书籍、网站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如研究不同文明的计数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作用与目的:
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关系。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的故事》——乔治·盖洛普
《数学之美》——刘克峰
《数学简史》——E.T.贝尔
《数学思维启蒙》——马丁·加德纳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探究古代计数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的计数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计数方法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研究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让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货币、长度、面积、体积等。
-鼓励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应用实例,如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家庭成员、宠物数量等。
(3)探索其他进制计数法:
-让学生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进制计数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