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3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主题,围绕二年级上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设计思路包括:导入环节激发兴趣,新授环节注重实践体验,巩固环节强化规则意识,拓展环节提升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遵守社会公德的核心素养,提高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公共场所的规则,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如排队、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这些规则。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场所规则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规则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②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规则,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我们在公共场所》相关的教材或学习卡片。
2.辅助材料:准备与公共场所规则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展示规则变化的图表。
3.教室布置:设置讨论区,放置互动游戏道具,以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公共场所的图片或视频,如商场、公园、火车站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去过公共场所,对公共场所的规则有什么了解?
3.引导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公共场所遇到的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情。
4.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公共场所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公共场所规则:介绍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如排队、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规则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规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出行、娱乐等场景。
3.规则与个人行为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遵守规则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这些规则。
4.规则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分析公共场所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公共场所规则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场所规则,并分享讨论成果。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公共场所的场景,实践遵守规则的行为。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课堂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公共场所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我们要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3.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醒他人遵守公共场所规则?”
4.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并强调关键点。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场所规则与个人品德、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公共场所规则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3.布置作业:布置与公共场所规则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时长: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公共场所规则手册》:这是一本详细介绍公共场所规则的小册子,包括交通规则、商场购物规则、公园游览规则等,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加深对公共场所规则的理解。
-《社会公德案例集》:收集了各种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案例,通过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
-《环保小卫士》:介绍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保护公共环境,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小观察员”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记录下看到的不文明行为,并思考如何改进。
-设立“规则小达人”奖项,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提出改进公共场所规则的合理建议。
-开展“公共场所规则知识竞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