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活动感悟每行摆的面积单位数×行数=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长方形,你能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吗?你是怎么比较的?
3.学生可能会说用重叠法比较,教师给予肯定。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接近,用重叠法不太容易比较出来,那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出问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摆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拼摆的长方形的面积与所用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拼摆的长方形的长、宽与所用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拼摆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长方形的长、宽与小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汇报交流
各小组代表汇报拼摆情况,展示拼摆的长方形,并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演示不同长、宽的长方形的拼摆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长方形所含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每行摆的小正方形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摆的行数等于长方形的宽。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验证公式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先估计它的面积,再用面积单位摆一摆,验证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公式。
-应用公式
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思考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展示
各小组代表汇报推导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应用公式
出示例3: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解题思路。
2.综合练习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15米,宽12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如果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应是多少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明确求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3.拓展练习
-把两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