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直观地分辨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理解平移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尤其是对一些复杂运动现象的判断。
-理解平移的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图形的格数。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操作体验法:让学生亲自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活动,如推拉窗户、转动风车等,在实践中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游乐场的视频,视频中包含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小火车等游乐设施。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游乐场里的这些游乐设施,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们能说一说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
3.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游乐设施的运动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移和旋转。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移现象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题1中推拉窗户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窗户的运动过程,提问:窗户是怎样移动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方式。
-教师总结:像这样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让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如电梯的升降、抽屉的推拉、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行驶等,加深对平移现象的理解。
-进行平移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拿出数学课本,将课本沿着桌面从一处平移到另一处,边操作边感受平移的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平移的感受,说一说平移时物体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认识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题1中旋转门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旋转门的运动过程,提问:旋转门是怎样转动的?让学生用动作模仿旋转门的转动。
-教师总结:像这样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让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旋转的例子,如风扇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车轮的转动等,进一步感受旋转现象。
-进行旋转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风车,用手轻轻转动风车,观察风车的运动方式,感受旋转。
-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点,模仿旋转门的转动,体验旋转的过程。
3.平移和旋转的对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物体的方向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但大小不变。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0页下方的做一做,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1题。
-让学生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2.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3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平移的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4题。
-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中各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可以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将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