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幼儿园卫生清洁工作安排方案
指导思想
以保障幼儿健康成长为核心,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细致、有效的卫生清洁工作安排,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工作目标
1.确保幼儿园各区域环境清洁卫生,无明显灰尘、污渍和垃圾堆积。
2.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幼儿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建立健全卫生清洁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卫生清洁工作质量和效率。
清洁区域及标准
1.教室
地面:每日用湿拖把拖扫2次,保持地面干净、无杂物、无水渍。每周用清洁剂进行全面擦拭1次,重点清洁角落和墙边。
门窗:每周擦拭2次,确保玻璃明亮、窗框无灰尘。纱窗每月清洗1次。
墙面:每月检查并清洁1次,去除墙面上的污渍、脚印等。
课桌椅:每日用干净的湿布擦拭1次,保持桌面和椅面干净整洁。每周用消毒液进行消毒1次。
玩具和教具:每周清洗和消毒1次,对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不同材质的玩具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
图书:每月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每学期进行一次清理和修补。
空调和电扇: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和保养,包括滤网的清洗和外壳的擦拭。
2.寝室
床铺:每日整理,保持床单、被套平整干净。每周更换床单、被套1次,每月清洗枕套2次。
地面和墙面:清洁标准同教室。
衣柜:每月整理和清洁1次,确保幼儿衣物摆放整齐、无异味。
空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允许时,可全天开窗通风。
3.食堂
厨房:每日餐后及时清理炉灶、台面、水池等,保持无油污、无食物残渣。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大清洁,包括厨房设备的内部和外部。
餐厅:每餐结束后,及时清理餐桌和地面,用消毒液擦拭餐桌。每日对餐厅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和消毒。
餐具:每餐用洗洁精清洗后,进行高温消毒或使用消毒柜消毒。消毒后的餐具应放置在清洁、干燥的橱柜中。
食品储存区:每周清理和整理1次,确保食品分类存放、先进先出,无过期食品。
4.活动场地
操场:每日清扫1次,清除落叶、纸屑等杂物。每周对操场设施进行检查和清洁,如滑梯、秋千等。
草坪和花园:定期修剪草坪、清除杂草,保持花园整洁美观。每月对花草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5.卫生间
地面和墙面:每日用清洁剂清洗2次,保持无污垢、无异味。每周对墙角、地漏等部位进行重点清洁。
便池和马桶:每日用专用清洁剂刷洗2次,定期进行消毒。
洗手台:每日擦拭2次,保持台面干净、水龙头无漏水。
镜子和门窗:每周擦拭2次。
人员安排及职责
1.保洁人员
负责幼儿园公共区域(包括走廊、楼梯、卫生间等)、活动场地的日常清洁和卫生维护工作。
按照清洁标准和流程,认真完成各项清洁任务,确保工作质量。
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垃圾桶清洁,定期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消毒。
协助厨房进行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发现卫生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班级教师
负责本班教室、寝室的日常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幼儿正确洗手、洗脸、刷牙等。
关注班级内幼儿的个人卫生情况,及时提醒幼儿保持整洁。
配合保健医生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如发现幼儿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
3.厨房工作人员
负责食堂的清洁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加工过程安全卫生。
做好餐具的清洗、消毒和保管工作。
定期清理和维护厨房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保健医生
负责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定期对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和幼儿的卫生意识。
指导和协助班级教师和厨房工作人员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清洁工作流程
1.每日清洁
早上:保洁人员提前到岗,清扫活动场地和公共区域,开启教室和寝室的门窗通风。班级教师整理教室和寝室,擦拭课桌椅、玩具等。厨房工作人员准备早餐,同时对厨房进行初步清洁。
上午:课间休息时,班级教师督促幼儿洗手,保洁人员及时清理卫生间。活动结束后,班级教师组织幼儿整理玩具和图书。
中午:班级教师在幼儿午睡后整理床铺,更换脏床单。厨房工作人员在午餐后对餐厅和厨房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下午:保洁人员再次清扫公共区域和卫生间,班级教师进行教室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
晚上:所有人员下班前,检查各自负责区域的卫生情况,确保无垃圾堆积、门窗关闭、水电切断。
2.每周清洁
周一:对教室的门窗、墙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