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11我是一张纸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我是一张纸”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纸张的来源和作用,了解纸张的浪费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环保行为。本课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观念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纸张资源的有限性,了解纸张浪费的危害,培养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行动的自觉性。同时,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纸张的基本认识有限,可能对纸张的来源、用途和浪费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之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节约用纸的习惯尚未形成。
行为习惯上,二年级学生可能存在随意浪费纸张的现象,如书写不规范、用纸不节约等。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学生对节约用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形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针对以上学情,本课设计将注重以下方面:首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纸张的来源和浪费问题。其次,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最后,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纸习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纸张、剪刀、胶水等。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育平台。
3.信息化资源:环保主题的动画视频、节约用纸的图片资料、相关环保知识网页链接。
4.教学手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纸张是从哪里来的吗?”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纸张的基本用途。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纸张的制作过程,讲解树木的作用、纸张的来源和用途。
-举例说明: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纸张的现象,如随意丢弃纸张、书写不规范等。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纸,如双面打印、使用电子文档等。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节约用纸的实践活动,如设计一张环保海报、编写节约用纸的小故事等。
-教师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纸习惯,思考如何进一步节约用纸。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下周上课时分享给同学们。
6.情景模拟(约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个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售货员、顾客、环保志愿者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节约用纸的意义。
7.角色扮演(约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校园内宣传节约用纸的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进行口头宣传等。
-教师观察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8.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9.布置课后延伸活动(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延伸活动,如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节约用纸的家庭计划,并记录实施情况。
10.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环保知识卡片:制作或收集关于环保知识的卡片,包括森林的重要性、纸张的循环利用、塑料污染等,供学生在课后阅读和讨论。
-环保小故事:挑选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儿童故事,如《小熊种树》、《海豚湾》等,通过故事讲述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手工制作教程:提供一些简单的环保手工制作教程,如用废纸制作书签、用塑料瓶制作花瓶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环保宣传海报设计:收集一些优秀的环保宣传海报,分析其设计元素和传播效果,激发学生设计自己环保海报的灵感。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鼓励学生阅读有关环保的书籍,如《我们的地球》、《绿色生活指南》等,拓宽他们的环保知识面。
-家庭环保实践:建议学生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