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上网不上瘾(说课稿)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上网不上瘾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信息检索技能。
2.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树立健康的网络行为观念。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上网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网络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学习。他们对网络的基本功能有所了解,如浏览网页、发送邮件等。然而,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可能还不够成熟。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网络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善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网络成瘾问题有较深的认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此类问题较为陌生。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喜欢独立思考的,也有偏好团队合作的学习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上网不上瘾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二是如何合理规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三是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克服。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网络连接
-课程平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信息化资源:网络安全教育视频、网络成瘾案例资料、网络道德教育课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网络成瘾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成瘾问题。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网络成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目标:了解网络成瘾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
2.教学重点:网络成瘾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
3.教学内容:
a.网络成瘾的定义:讲解网络成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
b.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网络成瘾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如影响身心健康、学业、人际关系等。
c.预防措施:介绍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如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寻求心理支持等。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2.练习形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2.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上网习惯。
3.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网络成瘾的感悟或建议。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文献:介绍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包括网络成瘾的定义、成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
b.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资料:提供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防范等。
c.网络成瘾案例分析:收集一些真实的网络成瘾案例,分析成瘾的原因、过程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