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6.5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06千字
文档摘要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克和千克的认识》旨在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量感。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以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识别和比较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将发展对数的直观感受,增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学生将锻炼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合理选择和运用质量单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能够识别和运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②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概念。

③能够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建立正确直观的理解,避免混淆。

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换算,特别是在不同情境中的选择和应用。

③学生能够将克和千克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形成对质量单位的敏感和准确把握。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设计“称重游戏”和“小小超市”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实践克和千克的使用。

3.利用实物和电子秤作为教学媒体,直观展示质量单位,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教师拿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本等,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我们通常怎么表示它们的重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展示实物:拿出准备好的物品,如1千克的砝码和1克的砝码,让学生直观感受克和千克的质量差异。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强调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

-实例演示:通过称量不同物品,展示克和千克的应用,如称1个苹果大约200克,1瓶水500克等。

-学生互动: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称量物品,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内容包括识别克和千克、换算练习等。

-讨论解答: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享成果: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总结反馈。

4.课堂提问与互动(10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有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克和千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新互动: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如“质量接力赛”,学生分组进行,通过传递物品,快速准确地说出物品的质量单位,增加趣味性。

5.解决问题与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果你要买1千克的水果,你会怎么选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结束语(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质量单位的历史:介绍质量单位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权衡制度到现代国际单位制的演变。

-质量单位的应用:介绍克和千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

-实际测量工具:介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电子秤、杆秤、天平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质量单位换算表:提供克与千克、克与克之间的换算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知识:介绍一些与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知识,如世界上最重的物品、最轻的物品等。

2.拓展建议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单位的发展历程,增强对质量单位历史背景的认识。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录它们的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了解质量单位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