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8古诗二首优质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古诗二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汉字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对古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和词汇,但对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尚需引导。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适当的方法。
学生的层次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对于古诗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阅读和背诵,但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古诗的学习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二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上课容易分心,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些学情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古诗的学习。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背诵习惯,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古诗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古诗二首》的教材,方便学生跟随课文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诗人画像、古诗描绘的场景图,以及与古诗内容相匹配的视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朗读、字词解释、背景介绍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教室布置:设置阅读角,提供古诗相关的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古诗朗诵视频,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之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古诗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诗人背景及古诗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
2.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古诗描绘的场景和意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2.朗读比赛:每组派代表朗读古诗,评选最佳朗读者。
3.背诵古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加深记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这首古诗中有哪些意象?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背诵古诗,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活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背诵习惯。
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
1.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创新:
1.采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分组讨论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氛围。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古诗的基本表达方式和韵律特点。
2.词汇积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并学会了古诗中的一些生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这些词汇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文化素养:通过对古诗背景和诗人介绍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