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2临别感言说课稿2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2临别感言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珍视友情的情感态度,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离别,学会感恩和珍惜,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情感体验,以及如何撰写一篇有感情、有内容的临别感言。
2.难点: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表达情感时的拘谨和羞涩,以及如何将内心感受转化为文字或语言。
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互相启发。
-利用范文示范,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情感。
-采用写作训练,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具体描述到抽象感悟,逐步提升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修改和润色,提高写作质量。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校园生活照片、同学合影,以及相关视频资料,用于激发情感共鸣。
3.教学课件:制作PPT,包含范文、写作指导、小组讨论题目等,以辅助教学。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摆放笔记本、笔等写作工具,营造轻松交流的氛围。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小学生活片段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情感共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关于友情、合作、成长等主题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讲解临别感言的写作要点,包括情感表达、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
-举例说明:展示优秀的临别感言范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和祝福。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自己的临别感言草稿。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教室,给予学生写作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临别感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表达情感时真诚、自然。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言草稿,师生共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根据今天的课堂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完成一篇完整的临别感言。
-提醒学生注意字数、格式和表达情感的真实性。
6.活动环节(约15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如何准备一场简单的毕业典礼,包括节目排练、场地布置等。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策划毕业典礼。
7.课堂延伸(约10分钟)
-学生回家后,可以继续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小学生活,收集更多的离别感言素材。
-教师建议: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毕业典礼和离别的感人故事,丰富自己的感言内容。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写作和表达情感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毕业季的故事》:这是一本关于毕业生们离别校园,步入社会的真实故事集。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同龄人在毕业时的思考和感悟,为自己的离别感言提供灵感。
-《成长足迹》:一本图文并茂的回忆录,记录了作者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点滴。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的小学生活》:邀请学生收集自己在小学阶段的照片、作文、手工艺品等,制作一本个人成长册,作为毕业纪念。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毕业季的故事》等书籍,了解不同人面对毕业和离别的情感体验,为自己的感言写作积累素材。
-鼓励学生收集自己或家人在小学阶段的重要照片和回忆,撰写一篇关于小学生活的小作文,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小学阶段的难忘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撰写感言提供素材。
-布置一项课外调研任务,让学生调查了解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小学生毕业典礼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