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有多少张贴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文件大小:17.6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64千字
文档摘要

有多少张贴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有多少张贴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认识乘法”单元中的“有多少张贴画”一课。主要包括:通过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认识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乘法的运算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直观支持。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乘法运算经验,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乘法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2.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认识,能够进行10以内的乘法口算。然而,对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的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

3.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升,但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仍需加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4.素质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而部分学生则较为被动,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5.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纪律性,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能存在参与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展示不同张贴画数量的图片,以及与乘法运算相关的动画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器、小卡片等教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乘法操作和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学校操场上有若干个不同颜色篮球架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操场上有8个篮球架,每个篮球架上都有3个篮球,请问一共有多少个篮球?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篮球的总数?是否可以使用他们已经学过的加法?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知识:教师提问,如何计算2个2加起来是多少?

2.引导学生认识乘法:教师展示3个2相加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引出乘法的概念。

3.解释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表示的是重复加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4.讲解乘法运算方法: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强调先乘后加的顺序。

5.引导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几个简单的乘法题目,巩固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得到一组相同的乘法题目,要求小组共同完成。

2.分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全班讨论:教师针对学生解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用乘法计算6个5的和?

2.学生回答:6乘以5等于30。

3.教师追问:如果操场上有5个篮球架,每个篮球架上都有6个篮球,一共有多少个篮球?

4.学生回答:5乘以6等于30。

5.教师总结:乘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出相同加数的和。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物品,要求学生用乘法计算总数。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随机提问几名学生,检查他们对乘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农场有10个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5个苹果,农场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讲解正确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如何应用于生活中?例如,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总价?

4.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