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为主题,紧密结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活动注重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道德法治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庆节的意义,学会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思想与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国家观念。
3.道德与法治:增强集体荣誉感,学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4.实践与行动:通过参与国庆庆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通过讲述国庆节的来历,使学生理解国庆节是国家成立的重要纪念日,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欢庆的日子。
-重点二:国庆节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庆节期间国家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如升国旗、阅兵式、文艺表演等,增强学生对国家重大节日的认识。
-重点三:爱国情感的培养。通过国庆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爱国情感,懂得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国庆节的历史背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较为抽象,教师需通过具体案例或故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难点二:爱国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爱国情感,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国情怀。
-难点三: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如尊敬国旗、关心国家大事等,使爱国情感具体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国庆节相关的图片、国旗设计图、国庆节庆祝活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摆放小国旗,营造节日氛围,并准备书写工具,以便学生制作国庆节手抄报。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送国庆节相关PPT和视频,要求学生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设计预习问题:提问学生“国庆节有什么特殊意义?”“你了解哪些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了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国庆节的相关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根据预习问题,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以便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在线平台进行预习管理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国庆节庆祝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国庆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和庆祝方式,结合图片展示。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我和国旗合个影”的摄影活动,让学生体验爱国情感。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国庆节的相关知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摄影活动,用镜头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国庆节的意义。
-实践活动法:通过摄影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国情怀。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份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国庆节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国家历史。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手抄报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制作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观看纪录片,拓宽视野。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国庆节历史资料: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开国大典、改革开放等,整理成册,供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
-国庆节庆祝活动图片集:收集历届国庆节庆祝活动的图片,包括升旗仪式、阅兵式、文艺表演等,展示国庆节的盛况。
-爱国主义歌曲集: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爱国情怀。
-国庆节相关影视作品:推荐一些反映国庆节主题的影视作品,如《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
2.拓展建议:
-历史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