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体育上册第七册第三十四课立定跳远考核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教材:四年级体育上册第七册
内容:立定跳远考核
本节课主要围绕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进行教学,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通过本次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立定跳远技术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技能提升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学生将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增强自我挑战和目标达成的意识。同时,通过集体考核,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助跑节奏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助跑的节奏,确保起跳前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为跳远打下坚实的基础。②起跳技术的正确性:强调起跳时腿部的快速摆动和脚掌的用力,以及身体重心的快速转移,确保跳跃的远度和稳定性。
2.教学难点,①协调性与爆发力的结合:让学生在动作中体会到协调性和爆发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这种结合的准确性。②落地缓冲技巧:教授学生在落地时如何通过屈膝缓冲来减少对膝盖的冲击,防止运动损伤。这两个难点需要通过细致的分解动作、示范和个别指导来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学习,并跟随模仿。
3.练习法:设计不同阶段的练习,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视频展示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和关键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教学:使用立定跳远专用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动作要领。
3.反馈评价:运用即时反馈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动作,提高练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优秀运动员的立定跳远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跳跃动作基本要领,提醒学生已有知识点的应用。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
举例说明:通过分解动作的示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巩固练习(约25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立定跳远的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动作不规范、技术不到位等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游戏互动: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立定跳远的关键动作和技巧。
学生分享:请部分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和体会。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立定跳远,记录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收集反馈:鼓励学生在下一次课前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详细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1)播放优秀运动员立定跳远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学生:立定跳远比赛中,运动员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跳跃动作基本要领。
2.新课呈现
(1)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
(2)示范分解动作,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3.巩固练习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立定跳远的分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动作不规范、技术不到位等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4.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立定跳远的关键动作和技巧。
(2)请部分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和体会。
5.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立定跳远,记录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2)鼓励学生在下一次课前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并逐步提高跳跃的远度和稳定性。
2.动作协调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能够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尤其是在起跳和腾空阶段,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重心,使跳跃动作更加流畅。
3.身体素质提升:立定跳远是一项需要爆发力和耐力的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腿部力量、腰腹力量和心肺功能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4.学习兴趣增强: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游戏和比赛,学生对立定跳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