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清华版信息技术小学一年级下册新授课第16课建立欢乐大本营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全国清华版信息技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6课“建立欢乐大本营”,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文件夹、创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夹、移动文件夹等基本操作。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相联系,如鼠标的基本操作、打开应用程序等,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操作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勇于尝试和探索。
4.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鼠标进行简单的操作,如点击、拖拽等。他们可能对文件夹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对文件夹管理的具体操作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计算机操作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学习风格上,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理解文件夹管理的概念,如创建、重命名、移动文件夹等;(2)熟练掌握鼠标操作,确保操作准确无误;(3)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需要培养学生谨慎操作的习惯。教师需通过耐心指导、示范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框架。
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创建、重命名和移动文件夹。
3.互动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操作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PPT展示文件夹操作步骤,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2.实物演示:使用电脑实物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操作过程。
3.教学软件: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如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练习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活动场景,如校园活动、家庭聚会等,引出文件夹在组织文件和资料方面的作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参加活动时,是如何保存和整理照片、视频等资料的?”
-引导学生思考文件夹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建立欢乐大本营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如文件夹的命名、分类、创建、重命名、移动等。
-通过PPT展示文件夹操作的步骤图,结合实际操作演示创建、重命名和移动文件夹。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欢乐大本营,我们应该创建哪些文件夹?”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台电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以下任务:
a.创建一个名为“欢乐大本营”的文件夹。
b.在“欢乐大本营”文件夹中创建子文件夹,如“照片”、“视频”、“活动记录”等。
c.将收集到的照片、视频等资料移动到相应的子文件夹中。
d.重命名一个子文件夹,如将“照片”改为“精彩瞬间”。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件夹管理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文件夹管理有哪些好处?”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文件夹管理的技能。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建立一个个人文件夹,按照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管理。
-作业要求:至少创建3个子文件夹,并收集2张照片、1段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
-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上传含有敏感信息的资料。
知识点梳理
1.文件夹的基本概念
-文件夹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组织文件的容器。
-文件夹可以包含文件、其他文件夹以及快捷方式。
2.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文件夹名应简洁明了,便于识别。
-文件夹名可以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等字符。
-文件夹名不应包含空格、特殊符号等。
3.文件夹的创建
-在桌面或文件管理器中,右键点击空白区域,选择“新建”-“文件夹”。
-输入文件夹名,按Enter键确认。
4.文件夹的重命名
-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
-右键点击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