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现生长》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发现生长》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教科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植物》中的第五课《发现生长》。本节课主要围绕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包括:
1.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
2.学习如何记录和描述植物的生长情况。
3.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如水分、阳光、土壤等。
4.认识到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提升对自然现象的感知与理解。
2.发展学生的记录与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植物生长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
4.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引导其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难点:
1.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
2.学生对植物生长条件探究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采用实物观察法,提供多种植物生长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下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提高描述的准确性。
2.设计实验活动,如模拟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直观感受植物生长的条件,从而突破对生长条件的理解难点。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形成科学概念。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植物种子、土壤、花盆、喷壶、尺子、观察记录表。
2.课程平台:校园科学实验室、班级微信群。
3.信息化资源: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资料、互动式电子白板。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从种子变成这个样子的吗?”
-回顾旧知:询问学生之前学习的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如:“我们之前学过,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发现生长》,讲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具体的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长过程。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或自己带来的种子,记录生长变化,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植物生长的简单示意图。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图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强调观察和记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记录生长过程,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观察结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书资源:《神奇的植物世界》、《种子到植物的一生》等科普图书,提供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详细信息。
-视频资源: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纪录片,如《生命的力量:植物的生长奇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
-实物资源:收集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搜索相关植物生长的科研文章和教学案例,为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提供材料。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与同学分享经验,增进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社区的植物园,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增强对植物生长条件的认识。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有趣事实。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实践保护植物的行动。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植物生长的科研进展,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研究植物生长的。
-建议学生参加科学俱乐部或兴趣小组,与同伴一起进行植物生长相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1.植物生长过程
①种子发芽
②幼苗生长
③成熟植物
2.植物生长条件
①水分
②阳光
③土壤
3.观察与记录
①观察方法
②记录要点
③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