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课为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同时,本课还将训练学生的朗读、背诵和书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怀,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2.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增强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通过模仿课文中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增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读不完的大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动描写,如“天空、海洋、山川、花草”等,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语言,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强调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来传达课文中的情感。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例如,课文中的“天空像一面巨大的蓝布”这样的比喻,需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难点二: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如“太阳落山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并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
-难点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仿写句子时,学生需要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性地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难点四: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读不完的大书》课文教材,便于学生阅读和标注。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动植物图片以及相关的科普视频,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卡片:制作包含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及自然现象的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和记忆训练。
4.教室布置:创建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布置植物角或自然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关于自然的知识,如四季变化、动植物的特点等,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有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读不完的大书》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举例说明:通过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天空像一面巨大的蓝布”,让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如彩虹的形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锻炼学生的绘画和想象力。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大自然的特点和美丽。
-强调环保意识: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课外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扩大知识面。
-写作作业: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观”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感悟。
6.深入学习(约10分钟)
-观看科普视频: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科普视频,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让学生直观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视频中的内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7.实践活动(约10分钟)
-自然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如观察植物、昆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分享心得: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受。
8.课堂小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从小事做起。
9.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六、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读不完的大书》后,能够模仿课文中的生动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性地表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