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遨游因特网1说课稿苏科版
一、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遨游因特网1
本节课属于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互联网、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搜索信息、浏览网页、保存网页等。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搜索和浏览信息。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包括打开、关闭、切换标签页等。
-学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了解搜索技巧。
-学会浏览网页,识别网页中的有效信息。
2.教学难点
-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搜索技巧的应用。
-学会筛选和评估搜索结果,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浏览网页时,学会识别和避免潜在的网络风险,如不良信息、网络病毒等。
-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形成自己的知识库。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来掌握,例如指导学生如何打开IE浏览器,如何切换到不同的网页标签。
-教学难点中,搜索技巧的应用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搜索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关键词、高级搜索等技巧。例如,让学生搜索“世界文化遗产”,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和“-”来排除不相关的搜索结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演示法,详细讲解互联网的概念、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搜索技巧。
2.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索到的有趣信息,提高参与度。
3.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搜索演示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搜索过程。
4.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搜索任务,让学生亲自体验搜索和浏览网页的过程。
5.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和动画,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互联网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连接全球的地球仪、繁忙的互联网数据流动等,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好奇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互联网,它连接着世界各地,让信息传递变得如此迅速。”
2.讲授新知(20分钟)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包括起源、发展、现状等。
-讲解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如如何打开IE浏览器、如何切换标签页、如何关闭浏览器等。
-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输入关键词、使用高级搜索选项等。
-引导学生了解网页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链接等。
-强调搜索信息时的重要技巧,如关键词的选择、搜索结果的筛选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搜索感兴趣的话题,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搜索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练习浏览网页,要求学生识别网页中的有效信息,并简要描述。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浏览器操作、搜索技巧和网页浏览的重要性。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互联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整理成一份简单的报告。
-强调作业要求:报告应包括新闻标题、来源、主要内容、个人感想等。
-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保护个人隐私。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互联网发展历史资料: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关键技术和重要事件,如TCP/IP协议、万维网的发明等。
-互联网安全知识: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病毒、黑客攻击、个人信息保护等。
-网络道德规范:探讨网络使用中的道德问题,如版权意识、网络礼仪等。
-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互联网发展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互联网的演变过程。
-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或讲座,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网络道德规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网络交往中的道德选择。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平台,扩展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
-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如网络公益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建议学生定期访问图书馆或公共信息中心,获取更多的互联网资源。
-通过家庭作业或小组项目,让学生探究互联网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应用案例。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互联网发展的观察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在线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对互联网的理解和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互联网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