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活动方案及工作总结合辑(详细版)
活动背景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且呈现出高发态势,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易受骗对象。为切实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本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全面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作案手段和防范要点,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各类诈骗陷阱。
2.显著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降低校园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率。
3.增强学生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经济损失。
4.营造浓厚的校园反诈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良好局面。
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时间段]
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活动内容与安排
启动阶段(第1周)
1.举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公安机关反诈专家、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出席。在仪式上,学校领导发表动员讲话,强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安机关反诈专家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和常见类型;学生代表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反诈活动,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2.在校园内悬挂反诈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循环播放反诈宣传标语和视频,营造浓厚的反诈宣传氛围。
宣传教育阶段(第24周)
1.举办反诈知识讲座
每周邀请公安机关反诈专家或专业讲师到学校开展反诈知识讲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易受骗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讲座内容包括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如网络刷单、网络贷款、冒充公检法、交友诈骗等)、作案手段、防范方法以及被骗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讲座过程中,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开展主题班会
各班级组织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运用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和防范要点。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遇到的疑似诈骗经历,共同分析应对方法。
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反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发放宣传资料
印制《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手册》《反诈小贴士》等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学习。
在校园内设置宣传资料领取点,方便学生随时领取相关资料。
4.开展线上宣传活动
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班级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发布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分析、防范技巧、预警信息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反诈动态,提高防范意识。
开展线上反诈知识竞赛活动,设置丰富的奖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反诈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体验阶段(第56周)
1.组织反诈情景模拟演练
由学校保卫处、班主任和学生志愿者共同设计电信网络诈骗情景模拟剧本,模拟常见的诈骗场景(如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等)。
安排学生扮演诈骗分子和受害者,进行现场演练。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不当之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2.建立反诈志愿者队伍
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组成反诈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反诈知识和宣传技巧。
组织志愿者在校园内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现场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范等。同时,鼓励志愿者将反诈知识传递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
总结巩固阶段(第7周)
1.召开活动总结大会
对本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个人和志愿者。
邀请公安机关反诈专家对活动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建立长效防范机制
总结活动经验,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纳入学校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内容,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校园反诈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信息和防范措施,共同做好校园反诈工作。
活动预算
1.宣传资料印刷费用:[X]元
2.讲座嘉宾费用:[X]元
3.奖品费用:[X]元
4.其他费用(如横幅制作、海报张贴等):[X]元
总计:[X]元
活动效果评估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防范意识的提高情况。
2.统计活动期间校园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率,与活动前进行对比,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
3.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反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