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2.知道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3.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体会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能正确确定溶质、溶剂。
难点:溶液的概念;正确判断溶质和溶剂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溶解的实质:
被溶解的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扩散,最终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的过程。
如:蔗糖溶解时是蔗糖分子向水分子中间扩散,氯化钠溶解时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分子中间扩散。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性质均相同。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和溶质不会分离。
(3)混合物:溶液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
3.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做溶剂。
(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易错提醒】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只含一种物质,不是溶液。
(3)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4)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含有Cu2+)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为浅绿色,KMnO4溶液紫红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
(5)在溶解中,固体溶于液体的部分才是溶质,未溶解的部分不是溶质。
4.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1)溶解性实验
碘在水和汽油中
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
乙醇与水混合
图示
结论
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于水;
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不能溶于汽油;
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
归纳小结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2)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或溶质种类)、溶剂性质(或溶剂种类);外因:温度
(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根据物质的状态和量判断
①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两种非水液体互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③只要有水存在,不论水的量多少,水是溶剂,其他物质是溶质。
固体和液体
气体和液体
液体和液体
有水存在
无水存在
溶质
固体
气体
其他物质
量少的液体
溶剂
液体
液体
水
量多的液体
典例
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气体是溶质,水是溶剂
98%的浓硫酸中,硫酸是溶质,水是溶剂。
10ml植物油与90ml汽油混合得到的溶液,植物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2)两者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物质加入水中且与水反应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后的溶质
溶质判断
溶质不是加入的物质,是反应后的可溶性生成物。
A.生成的可溶性物质;B.剩余的反应物(反应前溶液中的溶质)
典例
氧化钙放入水中,CaO+H2O=Ca(OH)2,溶质不是氧化钙,而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
锌放入稀硫酸中,Zn+H2SO4=ZnSO4+H2↑,原溶液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反应后溶剂仍为水,溶质中肯定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锌,若硫酸有剩余,则溶质还有硫酸。
5.溶液的命名:
溶剂种类
水为溶剂
非水溶剂
溶液名称
溶质名称+的+水溶液
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
溶液简称
溶质名称+的+溶液
典例
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葡萄糖的水溶液,简称葡萄糖溶液
硫酸铜的水溶液,简称硫酸铜溶液
碘溶于酒精: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10ml植物油溶于90ml汽油: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白磷溶于二硫化碳: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易错提醒】
若不指明溶剂的溶液都是水溶液,即溶剂为水。
6.溶解时的热现象
(1)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2)溶于水吸热:硝酸铵NH4NO3
(3)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氯化钠NaCl
【易错提醒】
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
二、溶液的应用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使用溶液来加快反应进行。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1)医疗上常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眼药水以及多种注射液是溶液。
(2)植物从土壤中获得养料,需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农业上无土栽培使用营养液;
3.乳浊液和悬浊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