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理解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为后续学习我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气候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理解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分析气温分布规律,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同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
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
PPT课件。
教学视频或图片。
学习任务单。
七.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的特点。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两张图片,说说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呈现气温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操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巩固(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点。
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分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布局、衣物搭配等。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60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一:在导入环节,部分学生对气温分布图的观察不够仔细,导致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指导他们如何观察气温分布图,提高观察能力。
问题二:在呈现环节,部分学生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较为模糊,难以把握知识点。
解决办法:在呈现环节,可以适当放缓讲解速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气温分布规律,并通过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问题三: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对小组讨论的方式不适应,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明确讨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问题四: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气温分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缺乏认识。
解决办法:在拓展环节,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气温分布规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进措施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导入环节,提前让学生预习,指导他们如何观察气温分布图,提高观察能力。
加强知识点讲解:在呈现环节,适当放缓讲解速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气温分布规律,并通过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提高小组合作效果:在操练环节,提前明确讨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强化实践应用:在拓展环节,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气温分布规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加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反思和改进,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