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9.2.1+正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docx
文件大小:6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22千字
文档摘要

19.2.1正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章的研究内容是一次函数,本单元首先研究是的正比例函数,是学生学习特殊函数的第一阶段,在初步认识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正比例函数可以获得函数研究的一般步骤。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具有借鉴作用。正比例函数的学习需要两课时,本节课主要是第一课时,学习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了变量,函数概念和函数图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正比列函数的概念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即y=kx+b(k是常数,k≠0)中b=0的类型。通过对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变量,函数概念,函数解析式的理解。这既是对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的拓展,也为讨论一般的一次函数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还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因此,它在函数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正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理解正比例函数定义,建立独立的数学思维,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感悟数学眼光在观察生活变化中的优越性。

2.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通过运用正比例函数形式,发展运算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能够探究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通过学习正比例数,学生学会有意识的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性质、关系和规律感悟数据的值。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对于数学建模有了一定的概念和理解。在本单元前面的两个课时中已经学过函数的基本概念,但理解未必深刻。在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既需要从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的角度来抽象,又需要从解析式的一般形式来概括,还需要类比小学五年级学过的正比例关系来定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预见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函数”,那么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哪些内容?

学生共同回答

师:接下面我们应该学习函数的哪些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方程?最开始研究的是哪一类方程?

师:学习函数我们也从特殊到一般。

活动意图说明: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类比方程模型的研究路径,让学生感受本节课开始将系统性研究具体的函数。

环节二:创境列式自主经历

1.问题(1)京沪高铁全长1318km,设复兴号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km/h.考虑以下问题:复兴号列车行驶过程中,涉及到哪些量?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两个变量间是函数关系?试说明理由,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300t(0≤t≤4.4)

z=1318-300t

2.问题(2)列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

(2)正方形的面积S,随边长x的变化而变化;

(3)铁的密度为7.9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3.学生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在同一背景下和不同背景下两类问题情境中,学生自主建立函数模型。在教材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正方形的面积问题,列出了初中阶段研究的主要函数类型。为函数分类奠定基础。

环节三: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y=300tz=1318-300tl=2πrs=x2m=7.9vT=-2t

1.小组合作,观察得到的这些函数解析式,试着给它们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2同学的分类都很有道理,抓住了函数关系式的不同特征,如果要对刚刚分类的函数命名,可以怎么命名?

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对前面得到的6个函数解析式自主分类,说明分类标准和结果,在小组合作与分享中形成正确的函数分类方法,为深度理解正比例函数提供研究方法。

3.认真观察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分别说出哪些是函数、常数和自变量,有什么共同特征。

4.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k≠0的常数)

(1)师生总结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2)师生探讨k≠0?

(3)师生探讨正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关系之间的联系。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从一般形式,名称的意义及比例系数k的取值,三个方面逐步完善,正比例函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