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单位:学科学段:设计人:审核人:使用人:日期:
课题
海水晒盐(第1课时)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分析
摘录:【内容要求】
1.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了解物质提纯的基本原则;初步设计清除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分解:
学什么【学业要求】
①海水晒盐的流程和原理;②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③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2.怎么学
①在实验、交流、反思、设疑中,得出从固体混合物中除去杂质的方法②通过实验,整合、拓展和深化学生在前面学习到的知识;③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
①理解并掌握沉淀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实验方法;②进一步复习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搅拌等基本操作。
教材分析
地位、内容:食盐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生活中已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将粗盐提纯,而教材中依然安排了“粗盐提纯”的内容,目的是通过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所以本节课其实是以海洋资源为明线,知识构建为暗线,但始终贯穿了一条方法线: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本节课是对前面课时所学原理的应用,利用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知识为生长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也将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节《海水“晒盐”》的知识建构体系更加系统化;同时,本节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将为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实验也对溶解、过滤操作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的同时并提升出一般思路,将以观念为本的教学体现出来。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则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展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微粒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为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奠定基础。
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习蒸发操作,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突破措施: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我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理解过滤,蒸发的原理,归纳出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酸碱盐,海水晒盐的方法,溶液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已经具备溶解、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简单的说,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和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学习方式上,努力体现如下教学思想和原则:以问题组织教学;注重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化学学科方法和观念的教育。
难点: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思路
突破措施: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方案,并最终提炼出去除杂质的一般思路,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材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学习目标
低阶目标:
1.了解食盐的来源和用途,用流程图表示海水晒盐的过程。
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思路和方法。
高阶目标:
4.通过对一粒盐的净化之旅,总结物质提纯的思路和方法。
达成评价
1.1能说出食盐的来源
1.2能列举出食盐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用途。
1.3.能用流程图表示海水晒盐的过程
2.1能准确选择粗盐提纯所需的实验用品
2.2讨论交流梳理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3组装实验装置,规范操作进行实验
3.1能通过回顾海水中的化学资源食盐中分析含有哪些杂质离子并能通过了解部分物质的溶解性,选择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试剂
3.2能总结除杂质的化学方法并能准确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3.3讨论交流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对比梳理海水制镁、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方法。
4.2总结物质提纯的思路和方法。
先行组织
回顾海水中含有的成分,海水中含量最大的物质是水;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那我们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呢?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旅行一】“我”从海水中走来
活动1:“我”要从海水中走来
你去过无棣海边吗,那你知道目前从海水中提取“我”主要是什么方法,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我”从海水中走来?
2.你能仿照海水制镁的流程图,将“我”从海水中走来的过程,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3.观察硫酸铜晶体和冰糖,它们都是结晶的产物,那你知道什么是结晶吗?“我”从海水中走来利用哪种结晶的途径,你能叙述这种结晶的过程吗?
【旅行二】洗去“我”一身泥沙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