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实用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教材中一篇经典文言文,讲述了作者对马生的期望与教诲。本文以古代教育为背景,展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师德,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文章主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学生将深入理解古代教育理念,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品味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文言文的学习,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分析文章结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历史、文化类题材的学习兴趣较高,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分析、讨论来深入理解文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对古代教育背景了解不足,难以理解作者的观点;二是文言文语言表达较为晦涩,难以把握文章主旨;三是缺乏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认识,难以体会作者的情感。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背景,注重文言文语言分析,并结合写作手法进行解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通过讲授,梳理文章脉络,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2.设计“古代教育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作者与马生,模拟古代教学场景,加深对教育背景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教育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丰富文化知识背景。
4.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古代教育场景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教育的氛围。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不同?”
3.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教育的特点,为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作者:简要介绍宋濂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作者对马生的期望、教诲以及自己的感悟。
4.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强调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崇高的师德。
5.词语解释:讲解文言文中生僻的词语,如“东阳”、“马生”、“序”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阅读理解:布置阅读理解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词语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缺失的词语,提高对文言文词语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古代教育的问题,如“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作者对马生的期望、教诲等。
2.学生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疑问。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古代教育场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互动游戏:设计与课文相关的互动游戏,如“猜猜我是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文言文知识。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崇高的师德。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古代教育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古代教育。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备注:本教案设计紧扣实际学情,突出重难点,注重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实现教学双边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环节。
知识点梳理
1.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
-文言文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文言文断句:根据句意、语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