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题,结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3.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学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学习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利益,参与国家决策。
2.教学难点
-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包括民主权利、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区别,如权力来源、权力行使等。
-实践中如何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如参与社区治理、表达意见等。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如人大代表证的模型)、白板或黑板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配套电子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网络新闻、时政视频、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辩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吗?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人民当家作主”,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5分钟)
-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讲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作用。
2.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10分钟)
-讲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强调民主权利、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民当家作主”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区别(10分钟)
-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
-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如何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10分钟)
-讲解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参与社区治理、表达意见等场景。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提问: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问题。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3.学生展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五、师生互动环节(1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补充。
3.教师提问: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来?
4.学生讨论并分享观点。
5.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我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情况,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符合实际学情,紧扣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教学双边互动。总用时不超过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介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历次人大的重要成就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架构:详细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组织架构和职能。
-人大代表的工作职责:介绍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利益。
-民主监督与公民参与:探讨我国公民如何通过信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