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说课稿鲁教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2.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我国的人口政策与人口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分析人口增长与问题,提高地理思维。
2.增强学生关注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国家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对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有所了解。然而,对于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掌握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充满好奇心,对人口问题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地理概念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学习风格方面,学生既有偏好于独立思考的,也有喜欢合作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不同风格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人口增长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二是对于人口问题的影响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忽视某些方面;三是对于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现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如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等的影响,促进交流与合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2.互动式教学软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操作理解人口分布和迁移等地理现象。
3.实地考察资源:若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参观人口调查点,亲身体验人口普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全球人口分布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人口增长基础知识,如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现状和趋势,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等。
-举例说明:以我国为例,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人口增长相关的问题解答,如计算人口增长率、分析人口政策的影响等。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关系,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强调学生应关注人口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并撰写一篇短文,分析人口政策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详细内容如下:
1.导入(约5分钟)
-教师展示全球人口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政策调控等。
-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人口增长基础知识,如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现状和趋势,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等。
-以我国为例,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人口增长相关的问题解答,如计算人口增长率、分析人口政策的影响等。
-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